7月28日,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主题采访活动,首站走进河南郑州。
走进河南省郑州市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环试验场,“不把市场当试验场,要把试验场当市场”的标语格外醒目。不同类型的新能源客车正沿着试车道有序疾驰,正在进行交付前的“终极考验”。
而这座现代化的试验场,正如郑州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一扇窗口,折射出这座城市在新时代产业蝶变中的勃勃生机。
近年来,郑州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万亿元级产业集群。宇通客车作为郑州的本土企业,2024年累计销售各类商用车6.5万辆,同比增长43.8%,大中型客车产销量稳居行业前列。
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%,构建睿控E平台等技术护城河,全新一代纯电双层巴士设计寿命达20年/200万公里,高端S系列车型坐拥102项专利,产品批量远销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累计出口超11万辆……一串串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宇通客车持续创新的强劲动力,更是郑州这座城市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突破的缩影。
走进郑煤机智慧园区,“智能制造”的气息扑面而来,仿佛置身于一座未来之城。23条自动生产线、150台机器人、7台智能行车、30台AGV、空地无人化物流调度中心……这座煤机行业首座“灯塔工厂”,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,实现了产量提升30%以上,人效提升100%以上,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8天缩短至9天。郑煤机恒达新工厂的投产运营,更标志着企业向智能化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。在这里,传统工业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,奏响了一曲“地下掘金”的智能交响曲。
从地上奔跑的新能源客车到地下掘进的智能装备,从看得见的智能工厂到看不见的算力基础设施,郑州正以“7+20”产业链群为核心,加快构建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层和高效能赛道转换机制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郑州重塑产业创新力、竞争力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向着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不断迈进。
从地上奔跑的新能源客车到地下掘进的智能装备,从看得见的智能工厂到看不见的算力基础设施,郑州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,推动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聚链成群,并布局未来产业赛道。同时,以“7+20”产业链群为核心,实施“创新驱动、强基提链、数字赋能、企业培育、项目建设、品质提升、集聚提质、绿色发展”8个专项行动,重点推进智能终端、汽车制造等2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,在宇通客车、中铁装备、郑煤机等一批链主企业、头雁企业带动下,形成了“雁阵效应”,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、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,全国最大的气体传感器、超硬材料、新型耐火材料、铝板带箔、冷链食品、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。
来自郑州市工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“十四五”以来,郑州市坚持“制造强市”不动摇,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8.1%,达到2800亿元,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546.6亿元,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.9万亿元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葛慧君)
双融配资-双融配资官网-配资114查询-在线股票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